十大元帅之外的三位候选人:如果参加1955年授衔,分别能排第几?_周总理_邓政委_少奇
1955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军衔授予工作,最终评选出了10位开国元帅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毛主席自愿放弃了原本计划授予他的“大元帅”军衔。除此之外,还有三位杰出的领导人选择了辞让自己的元帅军衔,原本的开国元帅候选人有13位。那么,这三位选择辞让的领导人分别是谁,他们的地位如何?如果按照原计划参加评衔,他们分别能排在元帅中的哪个位置呢?
首先要提到的是周总理。在毛主席提出“非担任军队实职的干部原则上不授予元帅军衔”的建议之后,周总理决定放弃了原本属于他的元帅军衔。周总理的军事资历相当深厚,可以与朱德总司令相提并论。从黄埔军校时期开始,周总理就担任了政治部主任,并且是聂荣臻、徐向前、林彪等人的上司。其在党内的地位甚至超过了许多开国元帅。特别是在长征初期,周总理担任红军最高决策层之一的“三人团”成员,职务上甚至有时会高于毛主席。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,周总理坚定支持毛主席,帮助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。周总理在革命中做出的贡献与朱总司令不相上下,甚至略有超过。然而,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,朱老总的地位不可动摇,且周总理性格谦逊,因此即便他参与授衔,也不愿意排在朱总司令前面。因此,可以说周总理的元帅排名应该位居第一或第二。
展开剩余66%接下来说到的是少奇同志。他是与毛主席、朱德、周恩来、任弼时并列的1945年后中央五大书记之一。抗战时期,少奇同志担任过新四军的政委职务,这一职务本身便具有元帅级别的军职。实际上,中央五大书记中的每一位都具备参加评衔的资格,除了毛主席、周总理、少奇同志选择辞让,任弼时则因在1950年早逝未能参与评衔。就五大书记的资历来说,少奇同志若参与评衔,极有可能位居元帅之中前几位。除了周总理和朱老总外,少奇同志的军内资历与地位无可比拟,即使是彭老总也难以与之相比。虽然彭总指挥过百团大战、解放战争中的西北战役以及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作战,战功赫赫,但就个人地位而言,少奇同志的军内影响力更为显著。他不仅担任过第一届国防委员会主席,后两届也由他担任主席,连朱老总都只是副主席。从这一点来看,少奇同志在军界的地位远非一般的元帅能够超越。因此,如果少奇同志参与授衔,排在元帅前三名的可能性非常大。
最后要提到的是邓政委。自抗战时期起,刘邓大军便声名显赫,解放战争中他们的作用也不可或缺。邓政委作为军政全能的领导人物,虽然是129师和二野的政治委员,但在军事决策中同样展现了卓越的能力。在1955年9月3日,罗荣桓代表总干部管理部提请中央审议的元帅候选人名单中,邓政委位列第7位,比罗荣桓本人还要高。这一位置表明,邓政委在解放战争时期同样具有担任元帅的资格,特别是作为一名方面军级的政委,地位与战功足以匹敌其他元帅。然而,邓政委最终并未接受授衔,原因在于他本人的意愿以及中央的最终决定。若周总理和少奇同志不参评,邓政委的排位会更高;但如果三人都在列,邓政委的实际排位很可能是第9位。
值得一提的是,1988年当全军再次授衔时,邓政委再次婉拒了“一级上将”的荣誉,这种谦逊的态度也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。
发布于:天津市
